中药材“广西莪术”功能主治是什么?入药部位是什么?用法和用量是什么?广西莪术适合哪些病症?仔细阅读本文,能够解答您所有疑问。
拼音Guǎnɡ Xī é Shù
英文名RhizomaCurcumae Kwangsiensis
别名桂莪术、毛莪术
来源为姜科植物桂莪术Curcuam kwangsiensis S.G.Leset C.F.Liang的根茎。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50~110cm。叶片4~7,二列,长椭圆形,长8~13cm;樱部苞片长椭圆形,先端粉红色至淡紫色,腋内无花,中下部苞片卵圆形,淡绿色,腋内有花2至数朵;萼筒白色;花冠近漏斗状,长约2.5cm,花瓣3,粉红色,长圆形,上方一片较大,先端成兜状;微生退化雄蕊形态与花瓣相似,淡黄色。花期4~9月。
生境分部生于向阳山坡地、沟边、林缘,野生或栽培。主产广西。
性状根茎长圆形或长卵形,长3.5~7cm,直径1.5~3cm,基部圆钝,顶端钝尖。表面黄棕色至灰色,光滑,环节明显或不见,有点状须根痕或残留须根,两侧各有一列下陷的芽痕和根茎痕。质坚重。气香、味微苦辛。
化学成分含挥发油,油中含a-蒎烯、莰烯、蒎烯、柠檬烯、1-8-桉油素、a-松油烯、芳樟醇、龙脑、樟脑、乙酸芳樟酯、丁香酚等。
性味性温,味苦、辛。
功能主治见”莪术”。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对中药材“广西莪术”的介绍已经结束,相信您已经得到了“广西莪术”简介、功能主治、用法用量等注意事项。本文转载自中医世家,版权属于原网站。更多信息,请登录原网站阅读。